国内塑料制品产量下降原因分析一,国内环保严格,再生料使用量下滑。从近几年梳理中,我们看到打击废旧塑料无处不在,2013年,海关开展为期10个月的“绿篱”专项行动,导致废旧塑料进口量较上年大幅减少。2015年,海关总署与环保部联合开展“许可证专项行动”,严格管理废旧塑料许可证。2017年,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废进口管理的通知,涉及废旧塑料的税则号55个, 2017年进口量582万吨,同比下降20.6%。2019年,政府加大了对环保的督查力度,新料对废旧料替代性进一步增加。2012年以来,国内PE表观消费量增幅在5.5%-9.5%,2017年聚乙烯吸纳了再生料市场收缩留下的缺口,2018PE进口量大幅增加,聚乙烯表观消费量大幅增长,1-11月份累计表观消费量2753.79万吨,较去年同期(2489.52万吨)增幅10.62%。
原因之二,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,代加工减少。美国自2018年9月24日起对2000亿商品加征10%关税,原计划19年1月1日上升至25%的产品暂缓加征,并给予90天缓和期,若意见不一致,10%的关税将被提升至25%。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让大宗商品市场谨慎观望,对市场信心打击较大。在美国单边主义威胁下,世界经济复苏2019年风险加剧,塑料制品出口放缓,代加工减少。如中国的深圳、东莞、苏州,对美出口大约占了总出口额的20%左右,如果美加征25%关税实施,对中国塑料制品出口将是一大损失。中国塑料制品出口市场多集中于以欧盟、美国、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。
原因之三,制品行业洗牌,经过2013-2018的逐步渗透,2019年仍是塑料制品行业洗牌的一年,环保和贸易壁垒的压力同时存在,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估计更容易经受考验,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。中大型企业信托完善的生产环境,环保污染处理设备齐全,及稳定的客源等优势,得以在塑料制品行业立足发展,而小微型企业作坊因分布散、原料采购杂、技术水平低等问题,在全国各地环保督查加严背景下,逐渐被市场所淘汰。2018年新修订的《快递封装用品》系列国家标准9月1日起生效实施。标准对快递包装提出绿色化、减量化、可循环三大新要求。据统计,2017年国内在快递和外卖业务的塑料包装用量达到了450万吨,快消品包装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。新规的出台预计将对塑料制品需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。 尽管塑料制品产量下滑,但对于未来的制品行业,我们也应该看到,政策的引导仍将引导制品行业进一步发展,如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,“一带一路”“煤改气”等政策大背景下,塑料制品功能得以提升,制品行业向高质量化方向发展,同时环保督查将进一步促进制品行业的转型升级。
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