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-5月我国塑料加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在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,行业主要指标出现负增长后,降幅逐月收窄,生产经营正有序恢复,单月产量同比增长,规模持续增大,累计利润实现正增长,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显著提高,主要指标均呈回复性增长态势。
具体来看,单月产量同比大幅增长。1~5月,我国塑料加工行业汇总统计企业累计完成产量2755.4万吨,同比下降4.17%,与1~4月相比,降幅收窄10.11个百分点。从单月产量看,3月即实现正增长,同比增长6.12%;4月同比增长6.15%;5月同比增长5.74%。
累计利润实现正增长。1~5月,我国塑料加工业累计利润380.43亿元,同比增长11.99%,在轻工行业18个大类中排第3位,比轻工行业高18.72个百分点,比全国工业高31.29个百分点。其中,塑料薄膜制造累计利润同比增长率高达37.82%。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.71%,比上年同期提高0.89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工业0.71个百分点。
规模持续增大,效益占比提高。截至2020年5月末,我国塑料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16308家,比2019年5月末增加878家,比2019年末15835增加473家。累计利润占全国比例为2.06%,比去年同期提高0.58个百分点;占轻工业比例为9.17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72个百分点。
累计出口额降幅进一步收窄。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,1~5月,我国塑料制品累计出口额278.78亿美元,同比下降2.7%,与1~4月相比,降幅收窄1.43个百分点。
今年前5月累计利润实现正增长,这也跟2019年塑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有着不可估量的关联;2019年,塑料加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、行业集中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2019年,塑料加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、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行业大力实施三品战略等措施,逐渐向高端化、品牌化、绿色化转型。如:电池隔膜行业扩大高端产品产能;塑料配线器材行业加快五大通用塑料高端专用料的开发利用,加快改性复合塑料、特种工程塑料、合金材料的产业化;塑料助剂行业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;滚塑行业企业首次推出尼龙滚塑材料,取代进口,在工程机械油箱等领域得到应用;高端聚酯薄膜国内部分产品已可替代进口,进口数量进一步减少;人造革合成革加速淘汰落后产能,以水性聚氨酯等环保材料生产生态型合成革产量增加;科技型创新产品比重持续加大,进一步推进了塑料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。
此外,塑料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稳步增长,2019年末规上企业达15835家,比上年末增加了264家,增长率为1.7%。塑料加工行业内规模较大、总体质量较好的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,数量增加,其相应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也逐步提升;规模小、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发展则出现了困难,有部分停产或转产。订单越来越向实力雄厚、管理规范、质量优异的大企业转移,行业继续呈现出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的趋势。资源配置也向优势企业倾斜,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。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我国塑料加工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,迅速组织生产疫情紧缺物资,驰援定点医院,积极捐钱捐物,为全国抗击疫情做出贡献。在做好科学防护的前提下,迅速有序复工复产,抓住市场深刻变革带来的机遇,充分利用政策支持,全面推进生产经营活动,成绩亮眼,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。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是阶段性的,随着环境的好转,政策的拉动,市场的恢复,2020年将是行业稳健发展、长期向好的一年。
来源于网络